歡迎您來到云南營壘經貿有限公司官方網站!

在線訂單 收藏本站 聯系營壘 站點地圖

全國服務熱線:4000-913-391
營壘經貿
當前位置:首頁 » 營壘經貿資訊中心 » 常見問答 » 紫膠廠活性污泥呈現“細狀”(絮體細小、結構松散)的原因

紫膠廠活性污泥呈現“細狀”(絮體細小、結構松散)的原因

文章出處:責任編輯:查看手機網址
掃一掃!紫膠廠活性污泥呈現“細狀”(絮體細小、結構松散)的原因掃一掃!
人氣:-發(fā)表時間:2025-03-05 11:13【


紫膠廠活性污泥呈現“細狀”(絮體細小、結構松散)通常反映污泥活性差或處于非健康狀態(tài),而非完全“死亡”。以下是具體分析與應對建議:

一、污泥“細狀”的成因判斷

1. 污泥活性差的表現

   絮體細?。夯钚粤己玫奈勰鄳纬奢^大、密實的絮體(直徑0.1~0.5mm)。若絮體細碎、分散,可能由以下原因導致:

    低負荷運行(F/M比過低):長期營養(yǎng)不足(如BODNP失衡),微生物進入內源呼吸階段,絮體因缺乏胞外聚合物(EPS)而解體。

     溶解氧(DO)不足:曝氣不足導致部分區(qū)域缺氧,絲狀菌或游離菌過度繁殖,破壞絮體結構。

     毒性物質抑制:紫膠廢水中含樹脂、膠質、溶劑等難降解/毒性物質,抑制微生物活性,阻礙絮體形成。

     污泥老化:污泥停留時間(SRT)過長,微生物代謝活性下降,絮體因自溶而變細。

2. 污泥“死亡”的典型特征

   顏色發(fā)黑:嚴重缺氧或中毒時,污泥因硫化亞鐵生成而變黑,并伴隨濃烈腐臭味。

   沉降性能極差:沉降比(SV30)異常升高(如>90%),上清液渾濁,污泥層與清液層分界不清。

   生物相崩潰:鏡檢幾乎無活躍的原生動物(如鐘蟲、輪蟲),菌膠團解體,可見大量碎片。

二、紫膠廠污泥細狀的特殊性分析

紫膠廢水成分可能加劇污泥結構惡化:

1. 高膠質與樹脂:  

   膠體物質包裹微生物,阻礙氧氣傳遞與營養(yǎng)吸收,導致絮體無法正常聚集。

   難降解有機物積累,增加污泥負荷,引發(fā)分散生長。

2. 硫化物或溶劑影響:  

   硫化物抑制好氧菌活性,促進絲狀菌生長;有機溶劑(如醇類)可能直接毒害微生物。

3. pH波動:  

   紫膠廢水若偏酸性(pH6),可能破壞菌膠團穩(wěn)定性,導致絮體分散。

三、診斷與排查步驟

四、1. 觀察污泥表觀特征:

   顏色:健康污泥為黃褐色;發(fā)黑(厭氧)、灰白(中毒)、蒼白(老化)均異常。

   沉降性:測SV30,若沉降緩慢、上清液渾濁,提示活性差;若污泥完全懸浮不沉降,可能已死亡。

   氣味:輕微土腥味正常;腐臭味(H?S)或酸臭味(有機酸)表明厭氧代謝。

 

2. 檢測關鍵參數:

   DO值:曝氣池末端DO應≥2 mg/L,若<0.5 mg/L,需增加曝氣。

   污泥負荷(F/M):計算BOD負荷(kg BOD/kg MLSS·d),理想范圍0.2~0.4,過低(<0.1)或過高(>0.6)均不利。

   營養(yǎng)比:確保BODNP10051,紫膠廢水可能缺氮磷,需補充尿素、磷酸鹽。

   鏡檢:觀察菌膠團大小、原生動物活性及絲狀菌豐度(絲狀菌指數<3為正常)。

 

3. 工藝檢查:

   曝氣系統(tǒng):是否存在堵塞、分布不均?曝氣量是否匹配當前負荷

   進水水質:是否混入高濃度膠質、硫化物或溶劑?pH是否驟變

   排泥控制:排泥量是否合理?SRT是否過長(如>20天)

四、針對性解決措施

1. 恢復污泥活性的方法

   調整負荷與營養(yǎng):

    若負荷過低:減少排泥量,適當補充碳源(如葡萄糖)或提高進水濃度。

    若營養(yǎng)失衡:投加氮(尿素)、磷(磷酸二氫鉀),維持BODNP=10051

    優(yōu)化曝氣:

     增加曝氣量或改進曝氣頭布局,確保DO2 mg/L,避免死角缺氧。

     采用間歇曝氣或漸減曝氣模式,適應負荷變化。

    投加絮凝劑:

     短期應急可投加PAC(聚合氯化鋁)或PAM(聚丙烯酰胺),促進細小絮體凝聚。

2. 應對毒性物質沖擊

   預處理高毒性廢水:

   含溶劑、樹脂的廢水進行混凝沉淀、吸附(活性炭)或厭氧酸化預處理。

   逐步馴化污泥:

   逐步提高有毒廢水比例,增強微生物適應性。

   投加解毒劑:

     如硫化物可投加Fe²?(FeSO?)生成FeS沉淀;重金屬可投加螯合劑。

3. 控制污泥老化

合理排泥:

     縮短SRT5~15天(根據實際負荷調整),排出老化污泥,促進新生菌膠團形成。

    補充新鮮污泥**

     - 接種其他污水處理廠的活性污泥,快速恢復系統(tǒng)活性。

五、污泥“死亡”與“活性差”的區(qū)分

| 特征           | 活性差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| 死亡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|

|----------------- --- -  |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|

| 顏色           | 灰黃、蒼白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| 發(fā)黑、暗褐    |

| 沉降性(SV30 | 沉降較慢,上清液輕度渾濁   | 不沉降,上清液極渾濁|

| DO需求        | 曝氣后DO可恢復            | 曝氣后DO無變化  |

| 鏡檢           | 少量原生動物,菌膠團松散   | 無原生動物,菌膠團解體 |

| COD去除率    | 部分下降(50%~70%)        |驟降(<30%)   |

|恢復可能性    | 易通過調整工藝恢復           |需重新接種污泥     |

六、總結

紫膠廠活性污泥呈細狀主要因活性受抑制或代謝異常,需結合DO、負荷、毒性物質等因素綜合判斷。通過優(yōu)化曝氣、補充營養(yǎng)、控制毒性沖擊及合理排泥,可逐步恢復污泥絮體結構與處理效能。若污泥真正“死亡”(鏡檢無活性、COD去除率極低),則需徹底更換污泥并排查毒性來源。


相關資訊

<